小说525j>穿越>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 > 第五百一十五章【海上之盟】
    其后果然叛贼首领:宋江,就移军南下了,而宋沂州知州:蒋圆,则假作同意叛军借道,故此趁机袭击南下的叛军,使得叛军损失较大,只能北走在京东东路沂州一带。

    同时宋廷派遣宋直龙图阁学士兼右文殿修撰:赵良嗣(马植),宋登州兵马钤辖兼武义大夫:马政,先后出使辽国。

    而完颜女真族方面也数次遣使来宋,双方议定夹攻辽国,辽国南京道析津府燕京由宋军攻取,金军则进攻辽中京大定府等地,等辽国灭亡后燕云地区归大宋,宋再将原本纳给辽国的岁币转交过来,史称「海上之盟」。

    大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正月初,宋廷任命宋两浙兼淮南安抚使:童贯,为江、淮、荆、浙等路宣抚使,领十五万大军南下镇压。

    正月11日,圣公:方腊,首先抢占江南东路江宁府,两浙路润州,之后又让部将:方七佛,率领六万人攻打秀州,却被宋秀州统军:王子武,据城固守,恰好东路宋军也到达秀州,因此叛军在宋军的内外夹击下不得不退往杭州。

    另一边的梁山叛军南下进入到京东东路淮阳军地界,朝廷立即派遣宋军追击,梁山军只能继续南下,进入淮南东路楚州地区,又被称为[淮南盗]。

    之后梁山军准备转而北上,经过涟水军到海州在途经沭阳县时,遭到了宋沭阳县县尉:王师心,的追击略有损失。

    2月初8日,便被宋海州知州:张叔夜,伏兵趁机擒其6位副首领,迫使梁山贼寇:宋江,出降被诏安。

    2月15日,宋军夺回两浙路杭州,致使北上的西路叛军,先后受挫于江南东路宣州旌德县、宁国县、歙州一带。

    4月初3日,宋军相继夺回两浙路衢州、婺州等地。

    4月18日,圣公:方腊,放弃两浙路睦州青溪县,改为退回西部山区帮源峒,但在帮源峒被东西两路宋军夹击下,激战了数日之后叛军战败。

    4月26日,圣公:方腊,为宋军进武副尉:韩世忠,所俘虏并押往京师处死,叛军残部转战于浙东地区。

    8月10日,叛军全部兵败身亡,叛军首领:方腊,被俘送到京畿道开封府东京汴梁城内斩首,此时北宋朝廷虽然镇压了方腊起义,但却并没有吸取教训,革新政局,而是变得更为黑暗腐败!

    大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5月10日,金国攻陷辽国西京道地区,宋徽宗认为再不出兵,可能就得不到西京以及燕京了,故此才匆忙让宋楚国公:童贯,挂帅带领10万南征平定过方腊的大宋皇朝军北上伐辽。

    宋廷大军一到达河北东路雄州后,就兵分两路,进逼辽秦晋王:耶律淳,坐镇的南京道南京析津府燕京,东路军由宋伐辽都统制兼保静军节度使:种师道,率领与辽兴军节度使:耶律大石,对战,而西路军由宋忠州防御使:辛兴宗,率领与辽南京道都统:萧干,对战。

    辽军先在兰沟甸击败宋前军统制:杨可世,之后宋前军统制又与辽南京道都统,战于白沟,又一次战败。

    随后宋忠州防御使:辛兴宗,在范村也以战败告终,宋保静军节度使退保河北东路雄州,辽军一直追击至城下才退兵。

    同时大辽燕王天祚帝:耶律延禧,因金军来势凶猛不敢留守,只得一路西逃,辗转逃入夹山与外界音讯隔绝,再加上失讯数日后,使得辽军都以为他死了?

    所以为了安定人心坚持抵抗金军,因此留守南京道燕京的辽宰相:张琳、辽右相:李处温,便与辽南京道都统:萧干、辽兴军节度使:耶律大石,一起商议拥立辽秦晋王:耶律淳,即位称〈辽宣宗天锡皇帝〉,降封辽燕王天祚帝为湘阴王,并改元年号「建福」,史称北辽。

    在北辽建立后,北辽宣宗秦晋王天锡帝:耶律淳,就命辽兴军节度使:耶律大石,总统北辽军务,负责守卫南京道。

    不过为了求得生存,北辽宣宗分别遣使向金国、大宋求和,但均遭到拒绝,虽然暂时打败了宋军的进攻,但仍处于金、宋,夹击之中。而其内部又矛盾重重,拥立他的辽、汉大臣们也互相勾心斗角,争权夺利。

    大宋宣和四年、北辽建福元年公元1122六月,北辽宣宗才称帝三个月,就染病在身,他自知难以康复,就密授北辽右相:李处温,为〈蕃汉马步军都元帅〉准备嘱以后事。

    这时又传来了辽燕王天祚帝传檄各郡,合诸蕃汉兵五万,准备于8月份要收复南京道燕京的消息,使得北辽宣宗大惊!他连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。